导管内乳头状瘤(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后会复发吗)
目录结构:
- 1、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手术吗?能否恶化?
- 2、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
- 3、怎样在导管镜下鉴别导管乳头瘤与导管癌?
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手术吗?能否恶化?
治疗以手术为主,对单发的乳管内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。术前需正确定位,用指压确定溢液的乳管口,插入钝头细针,也可注射美蓝,沿针头或美蓝显色部位作放射状切口,切除试乳管及周围的乳腺组织。
一般指乳腺大 导管内乳头状瘤 ,属良性肿瘤 ,但有约4%-8%的恶变率,且与乳头状癌难以鉴别,均主张早期手术,此病的难点在于定位困难。
手术治疗:乳管内乳头状瘤均需手术治疗,术前先在溢液的导管开口处注入2%美兰溶液行导管造影,以便术中辨认受累导管。或术中用细针插入溢液导管作引导。术前两天不要挤压乳房,以免导管内积液排尽,术中不易辨认溢液导管。
病情分析: 您好,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较高的恶变率,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。术前可行乳导管镜检查,以明确病变性质及定位。
容易发生恶变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40-50岁已生育者多见,发生原因是雌激素的过高。主要症状是间歇性、自主性的乳头血性、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,查体可在乳晕部有肿块。治疗药物无效,应手术切除。
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
1、本病以经产后妇女多见,尤以4050岁者多发,本病的发生是雌激素过度的刺激导致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,分为单发性──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多发性──中、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。
2、(一)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,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,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,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。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。几乎70%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伴随病变。
3、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,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,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,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。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。几乎70%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伴随病变。
4、尤以40~ 50岁者多发。该瘤的发病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。一般认为,本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。其临床特征主要为间歇性、自主性的乳头血性、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,或可及乳晕部肿块。治疗药物无效,以手术为主。
怎样在导管镜下鉴别导管乳头瘤与导管癌?
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主要类型。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。编辑本段 浸润性导管癌 最常见,占乳腺癌70%左右。肿瘤界限不清,灰的色质硬,可见放射状小梁,切有砂粒感。
乳腺癌病理报告解释:注意肿瘤组织学类型:看是浸润性还是非浸润性,非浸润性乳腺癌如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预后极好,一般不需要化疗。
乳腺导管镜检查时,可根据判断行各种不同的治疗,对于所见到的导管内肿瘤性病变可以直接定位、取材、活检。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:对乳头溢液伴乳房肿物的病人应行细针穿刺。
本病恶变率达5-10%,被称之为癌前病变,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,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。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。导管内乳头状瘤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的临床表现。
乳腺导管瘤的病症,位于乳晕周边,大多数导管的乳头状瘤。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,具有一定的癌变率,常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,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,不易与其他疾病鉴别,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。
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原创文章,作者:保定京都皮肤病医院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djd120.com/zhishi/2726.html